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发越郁阳,清上温下之功效。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遂,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

歌诀

麻黄升麻汤当归,黄芩知母芍萎葳;桂枝茯苓天冬草,石膏白术干姜随。伤寒下后六七日,手足厥逆寸沉迟;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为难治。

组成

麻黄二两半,升麻、当归各一两一分,知母、黄芩、葳蕤各十八铢,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各六铢。

用法用量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温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功用

《伤寒论讲义》:发越郁阳,清上温下。

主治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遂,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

方义

此方集温、清、补、散于一体,公奏发越郁阳、清上温下之功。李时珍言“麻黄乃发散肺经火郁之药”,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瘴邪,为治咽喉肿痛的要药,方中用麻黄、升麻、桂枝汗之解其表,以发越其阳气。然则病已阴伤络损,故佐以石膏、黄芩、知母、葳蕤、天冬、当归、芍药等育阴清热,润肺解毒。此与发越郁阳之品似乎性味相反,但对此复杂之病,正可相得益彰。泄利不止,为脾伤气陷,故用小量之白术、干姜、甘草、茯苓等温中健脾袪寒,以补下后之虚。药味虽多,并无杂乱。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广嗣全诀》:“麻黄升麻汤治小儿腹胀,面色萎黄,食不下。麻黄二分,升麻根、桂枝、杏仁、吴茱萸、草豆蔻、厚朴、曲末、羌活、白茯苓、苍术、泽泻、猪苓、陈皮、黄柏各一分,柴胡根、白术、黄连、青皮各五分。”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151.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2: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2:04

相关推荐

  • 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和胃止呕,引水下行之功效。主治1.《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2.《张氏医通》: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歌诀 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消痞有生姜,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 组成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 功用 和胃止呕…

    2025年3月26日
    8000
  • 从设计默认值开始,给用户和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默认值是你的数字产品的默认基准设定值,这些填充设置的默认值虽然常常不多,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它更像是是设计师为设计作出一些基本的“决定”,帮助用户更快的让产品运行起来,上手使用。默认值对于产品和用户而言很重要,今天的文章,我们将会探讨设计师要如何设置默认值的样式、交互和字段细节,确保给用户和产品都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2017年4月17日
    9603
  • 茴香橘核丸

    茴香橘核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具有散寒软坚,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各种疝气,睾丸偏坠,坚硬肿痛。 组成 小茴香(炒)四十两,香附(炙)四十两,昆布四十两,荔枝核八十两,穿山甲(炒)二十两,肉桂(去粗皮)十六两,橘核(炒)四十两,青皮(炒)四十两,大茴香四十两,补骨脂(炒)二十两,木香二十两,桃仁(去皮)十六两,槟榔四十两,玄胡索(炙)四十…

    2025年3月26日
    8100
  •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歌诀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组成 茯苓四两…

    2025年3月17日
    13200
  •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歌诀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2025年3月15日
    9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