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林改错》卷下。为理血剂。具有去瘀,种子,安胎之功效。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

少腹逐瘀汤

歌诀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止痛是良方。

组成

小茴香(炒)七粒(1.5g)、干姜(炒)二分(3g)、延胡索一钱(3g)、没药(研)二钱(6g)、当归三钱(9g)、川芎二钱(6g)、官桂一钱(3g)、赤芍二钱(6g)、蒲黄(生)三钱(9g)、五灵脂(炒)二钱(6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去瘀,种子,安胎。

主治

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或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

方义

方中采用五灵脂、蒲黄为君药(主药),具有活血祛瘀、止痛止血的功效。川芎、赤芍、没药、延胡索、当归可助五灵脂、蒲黄来活血祛瘀止痛,当归又可补血,与祛瘀药物合用,可去瘀血而不伤好血,共为方中臣药(辅药)。此外,小茴香可散寒理气;肉桂、干姜可温经散寒、行瘀止血,共为方中佐药(佐助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同起着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

运用

1、少腹逐瘀汤是治疗少腹寒凝血瘀证的常用方剂,主要以少腹瘀血积块疼痛、少腹胀满、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有瘀块、崩漏兼少腹疼痛等为辨证要点。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少腹寒凝血瘀类疾病。

加减化裁

如见少腹疼痛拒按,加三棱、姜黄,少腹胀甚,加木香、莪术、青皮;虚寒较重,增加干姜、小茴、官桂用量,加附子;带下清稀,加山药、车前子;治崩漏,加三七、茜草。

使用注意

《医林改错评注》:本方用于安胎时,一般多在习惯性流产的基础上,且孕妇身体壮实,确属血瘀所致,并有瘀症可查者,方可使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习惯称“五逐瘀汤”,皆由王清任创制。各方皆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为主药,均有活血化瘀止痛作用,主治血瘀诸证。然而血府逐瘀汤中配以枳壳、桔梗、柴胡等行气宽胸药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血瘀证;通窍活血汤中配以麝香、老葱等通阳开窍药,故活血通窍作用较优,主治瘀阻头面之证;膈下逐瘀汤中配以香附、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大,主治瘀阻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痞块者;少腹逐瘀汤中配以小茴香、官桂、干姜等温里散寒药,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主治血瘀少腹之积块、月经不调、痛经等;身痛逐瘀汤中配以秦艽、羌活、地龙等通络宣痹止痛药,故多用于瘀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症。

重要文献摘要

《医林改错评注》:本方取《金匮》温经汤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少腹逐瘀汤。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4125.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午2:43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12:27

相关推荐

  • 茴香橘核丸

    茴香橘核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具有散寒软坚,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各种疝气,睾丸偏坠,坚硬肿痛。 组成 小茴香(炒)四十两,香附(炙)四十两,昆布四十两,荔枝核八十两,穿山甲(炒)二十两,肉桂(去粗皮)十六两,橘核(炒)四十两,青皮(炒)四十两,大茴香四十两,补骨脂(炒)二十两,木香二十两,桃仁(去皮)十六两,槟榔四十两,玄胡索(炙)四十…

    2025年3月26日
    8100
  • 温经汤

    温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为理血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症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临床上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

    2025年3月16日
    8700
  • 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和胃止呕,引水下行之功效。主治1.《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2.《张氏医通》: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歌诀 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消痞有生姜,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 组成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 功用 和胃止呕…

    2025年3月26日
    8000
  • 金水六君子煎

    金水六君子煎,中医方剂名。出自《医门八法》卷二。具有补气养血,化痰平喘之功效。主治喘促、系虚痰实喘者。 组成 党参、归身(炒)、熟地各三钱(9g),陈皮、法夏(研)、茯苓各二钱(6g),炙甘草一钱(3g)。 用法用量 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为引,水煎服。 功用 补气养血,化痰平喘。 主治 气血两虚,虚痰阻肺,喘促,气短,心悸乏力,痰多,口干,舌胖而淡,脉细弱。…

    2025年3月26日
    4100
  • 理饮汤

    理饮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主治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 歌诀 理饮汤中姜自术,桂枝甘草加厚朴。白芍橘红白茯苓,通阳化痰功效着。…

    2025年3月26日
    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