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大王汇源,逆风局打不动了

曾经“有汇源才叫过年”的汇源,如今年关难过。

根据天眼查,仅仅在2024年北京汇源名下就有27条被执行信息,总金额超过34.8亿元,老板朱新礼本人也新增了一条标的1.2亿元的被执行人信息。

汇源曾经是国内果汁品类当仁不让的老大哥,长期霸占着超市酒水货架的C位。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它是很多家庭年夜饭的标配,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汇源的生态位,已经被各种其他果汁饮料、汽水、气泡水等产品占据,老大哥再也不复当年神勇,似乎悄无声息地在消费端消失了。

作为曾经的品类王者,汇源为什么几乎销声匿迹?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到底是什么?

汇源想翻身,应该怎么办?

昔日果汁帝国,挡不住群殴

在饮料市场还是一众香精加色素调配产品为主的年代,汇源主打的“100%纯果汁”,无疑是降维打击。

一句“有汇源才叫过年”,不知拿下了多少家庭年夜饭的餐桌C位。

但打败果汁的不一定还是果汁,可以是饮用水、茶饮、气泡水……新兴品类的大量崛起,什么都布局的综合性饮料品牌,几乎要刨了汇源的根。

比如农夫山泉,它在饮用水上本来就优势极大,之后的东方树叶系列更是版本强者,果汁领域也不放过,推出了一系列的NFC果汁新品,形成了十几款果汁系列产品的组合矩阵。

还有康师傅、统一在经典的茶饮之外,也占据了果汁、功能性饮料等不同赛道的市场,紧追不舍。

甚至冰峰这样地域性很强的品牌,除了经典的汽水之外,也陆续推出了罐装酸梅汤、冰峰茯茶、一气呵橙等网红新品,品牌增长显著。

而曾经打造了果汁帝国的汇源,除了浓缩复原果汁,居然拿不出一个能打的产品。

品类创新已然落后,设计和营销语言更是跟不上潮流。

就比如产品设计,1L装的大包装,适合聚餐共享,却不适合尝鲜独饮。

汇源眼里只有节庆聚餐,忽视了大量日常消费的场景。

美汁源、味全每日C等品牌就留意到了这个空隙,围绕日常消费场景做营销,推出了各种适合独饮的小包装果汁产品,逐渐蚕食汇源的基本盘。

营销更是辣眼睛,袁泉之后,汇源陆续使用了那英和郭德纲当代言人——并没有说两位代言人不好,但起码汇源不太懂2010年代之后的流行风潮。

产品不流行,矩阵又单一,营销还添堵。多种因素之下,已经很难在线下商超或者便利店看到汇源。

昔日的果汁帝国,终究顶不住后起之秀们的围殴。

品牌当猪卖,终究成瘟猪

创始人朱新礼说出那句名言“企业应该当孩子养,但也要当猪卖”的时候,大概想不到汇源有朝一日成了“瘟猪”,负面不断、资产流失。

一定要给汇源找个翻车的时间节点,那一定是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失败。

这桩本来生意看起来不错:

可口可乐需要汇源果汁的渠道和品牌价值,可以借此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

而对汇源来说,创始人朱新礼早就有心脱手变现。更深刻的原因是,汇源一直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经营,无人愿意接班。

为了满足收购条件、实现这桩交易,汇源进行了大幅裁员,原本9000多名员工缩减到只有5000人,砍掉了大部分的销售渠道,还收购了一堆上游供应链的资产。

只可惜事与愿违,收购失败后,汇源市值蒸发50亿港币。

能不能被收购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汇源压根没有做好接班的准备。

对比同样是改开后起步的饮料品牌,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品牌,早就有意识地推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并且早早为二代接班铺路。

缺乏主心骨和思路的汇源,在失败后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撞。

收购失败后,汇源试图通过增加营销来提升销量,所以在2014年、2015年两年营销支出超过了30亿元。

不仅如此,汇源依旧持续购入了大量上游供应链的资产。

但销售渠道都被砍了,下游市场没有保证,上游产业又是典型的投入大、收效慢,和汇源自救的目标简直南辕北辙。

所以钱是花出去了,收益却没见到。

外部扛不住诸多新兴品牌和品类围殴,内部顶不住经营上的短视和瞎折腾,汇源在2021年被取消上市地位,似乎是一种必然。

内功依旧在,期待重回巅峰

表面上看,汇源似乎积重难返,但作为一个国民老品牌,汇源依旧有不小的机会。

前面说过,汇源是“100%纯果汁”的开创者,这就是汇源最有价值的品牌资产。

在辛吉飞活跃的时候,添加剂基本和“科技与狠活儿”画上了等号,而汇源干净的配料表,让网友们狠狠冲了一把,拉起了一波销量。

虽然只是一波回光返照并没有挽救品牌的颓势,但却说明汇源的品牌价值依旧毋庸置疑。

消费者并没有抛弃汇源,关键在汇源自己能不能拿出匹配如今消费者的产品来。

这两年,汇源其实也慢慢跟上了节奏,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追求自己的时尚快消风格。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先后选中了易烊千玺代言“100%果汁”系列、赵丽颖代言“果肉多”系列。

按官方自己发布的信息,汇源将重新聚焦中高浓度果汁产品,将原有的385个SKU瘦身至78个,未来汇源果汁产品的销售结构将按照高中低浓度,50%、40%、10%配比。

仅就去年的财报数据来看,汇源2023年前两个月产品销售额已达近8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近1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100%纯果汁业务增长52%,这个战略已经初步成功。

饮料市场一向是“爆红容易长红难”,汇源能有一款曾经长红的饮品,本身就是品牌实力的体现。

对这个老品牌来说,重新培养和巩固消费者的热情和习惯,完全有可能再度重新破圈,迎头赶上。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11/14/70881.html

Like (0)
至诚财经网的头像至诚财经网
Previous 2024 年 11 月 14 日 下午9:04
Next 2024 年 11 月 14 日 下午9:04

相关推荐

  • 广东外贸的下半年,该怎么发力?

    外贸第一大省,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37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支撑。 这其中,广东进、出口总值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7.1%、12.1%。分类别看,作为制造业大省,机电产品依然是广东外贸的“大头”。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进口、出口机电产品同…

    2024 年 8 月 9 日
    00
  • 半导体强劲复苏,热门ETF受资金青睐!半导体ETF(512480)近5日获3.35亿资金流入,8月以来份额增长居同类第一!

    上市企业中报数据显示,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截止8月30日,已公布半年业绩的相关公司共有150家(有3家已公布业绩预增),其中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有83家,占比近六成;同比增长超过100%的35家,同比增长超过50%的47家,后者占比31.33%;在已公布半年报的147家企业中,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的企业有104家,占比约70.75%。半导…

    2024 年 9 月 14 日
    00
  • 国家统计局:9月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9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回升。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9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加快。

    2024 年 9 月 30 日
    00
  • 参考消息:公募基金增配港股,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3884亿元

    年初至今,资金持续聚焦港股投资机会,港股红利策略备受青睐。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港股红利资产的代表——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全收益指数累计上涨了24.3%。 从资金流入来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收盘,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人民币(下同)3884.22亿元。与之对比,2022年和2023年全年的南向资金净流入分别为3363.51亿元和2895.24亿元…

    2024 年 8 月 10 日
    00
  • 车海战术PK爆款车型,谁能笑到最后?

    近期,一份关于奇瑞密集发布新车的计划被曝光。其中,新能源车型占了大头,具体包含瑞虎9 C-DM、瑞虎8 C-DM、瑞虎7 C-DM、艾瑞泽8 C-DM等。 在这个存量时代,不光是奇瑞一家在玩“车海战术”,多家传统车企为争夺新能源市场红利均在短时间内频繁上新车型。 但,伴随着新能源之风的盛行,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然与燃油车时代大不相同。面对理想、问界和小米…

    2024 年 9 月 3 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