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是指证券持有人将证券卖给购买方,并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日期以约定价格从买方手中买回同等数量同种证券的交易行为。
该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期限不超过1年。
操作方式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目前,央行现有的流动性投放工具,根据期限由短至长,主要包括: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投放长期流动性的国债买入和降准。
业内人士表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被定位为流动性投放工具。此举意在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填补目前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的空白,预计将覆盖3个月、6个月等期限。通过这一工具,央行可以更精准地管理市场流动性,对冲各种因素对资金面可能产生的扰动。
值得注意的是,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招标方式与中期借贷便利(MLF)类似,但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机制。这一机制的创新使得中标利率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市场资金需求及利率定价情况,有助于降低机构负债成本,并促进利率市场化和发挥利率调控功能。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推出有望更好地对冲年底前中期借贷便利(MLF)的集中到期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和12月各有1.45万亿元MLF到期,占当前MLF余额的40%。新工具的启用可以有效平滑大额MLF到期引发的资金面波动,有助于保持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这一工具的推出不仅提升了人民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精准度,对冲了MLF集中到期、政府债券发行以及季节性等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影响,还有助于反映机构的真实资金需求。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中,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中标,中标利率即为机构的投标利率。
同时,相比MLF的合格质押品,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回购标的范围广泛,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范围极大。这一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类债券的流动性,便于一级交易商参与操作。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的启用意味着央行可以更灵活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特别是在面临季节性、节假日等因素导致的短期资金需求上升时,这一工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对债券市场而言,回购标的范围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各类债券的流动性,可能会对债券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对股票市场而言,这一工具的推出通常被视为一个正面信号,有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提高市场信心。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10/29/6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