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的经济增长论

【本文由“小人物也有大局观”推荐,来自《张军:破局中国经济,必须先破解经济放缓的真正原因》评论区,标题为小人物也有大局观添加】

所以看完整篇,没看懂中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啥?也没提出针对这个原因的解决方案。

就如同一个医生,给病人下了病危通知单,单子上除了重复病人描述的种种症状之外啥都没有。

【恐怕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要不要进一步放水刺激基建投资,而是要高度关注怎么改善我们的潜在增长率趋势。这方面我们需要改进的太多。】——一个故作高深的潜在增长率趋势概念和一句不知所云的改进的地方太多的结论,典型的命题作文应景之作。如果我是吃这碗饭的专业人士,我一定会对如此这般的泛泛而谈感到羞愧。

增长率是研究增长幅度的概念,增长分为实质增长和名义增长。

实质增长简单说就是实物(能源,大宗原料,大宗农产品)消耗量的增长,其必定对应的是生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大多数情况下不具备前后时间维度的可比性,比如,我今天吃一斤猪肉,明天吃一斤鸡肉,后天吃一斤牛肉…诸如此类,我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需求是恒定的,我今天多吃一斤猪肉,肯定就少吃了一斤其他东西,表现在统计端就很难比较是增长了,停滞了,还是衰退了,因为你从猪的维度看是增长了,而从鸡的维度看却衰退了;所以现代社会一切都被一个虚拟锚定物货币转化为可统计的数字符号,解决了前后可比的问题,却掩盖了其本质,实质增长就异化成了名义增长。名义增长总是会给你一些错觉,就像一群人,被打的总是嗷嗷叫,没被打的甚至躲过惩罚的人却不出声甚至偷笑,你说这群人到底是高兴还是难过?如果你不去逐一分析,仅仅听声音,那大概是情况很糟糕;我想对应现实就是有些行业兴高采烈,但是大多数行业痛苦不堪,例如疫情期间的医药行业和其他不相关的所有行业。并且,由于货币锚定物本身如果缺乏锚定物,那么这种名义增长就会看上去更加可笑。回到上面猪和鸡的问题,我昨天吃一斤猪肉,是自家私房菜,今天吃一斤却是深度加工过的在环境优雅的米其林店吃的,单从我的维度以实质增长的角度,应该算停滞,但是从名义增长的角度,却是十数倍的增长;当然作为一个思维缜密的理科生,我不会像文科生一样立刻得出一个浮夸的结论,这种增长有十数倍的水分!我会深入思考细节,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我这十数倍的增长,其实是我请了一帮人一起吃了一斤猪肉,这些人有服务生,厨师,洗碗工,有计程车司机,有米其林店的老板,有装修公司老板,有房地产公司老板,有银行老板…全产业链我都请了,有点统计碳迹的概念,哈哈哈!好吧,请问水分到底有多少?脑子不清楚的人肯定会得出类似“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的结论:需要计算的东西太多超出我的脑容量,老子不玩了。但是作为一个擅于分析的理科生,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很简单,水分就是利润。因为全产业链求和,利润就是货币化的收入减去货币化的实质消耗,多出来的东西。这部分货币化的盈余如果在下一个循环中被用来作为实质购买,就会形成实质增长,而如果被像古代有钱人一样在自家院子里挖个坑埋起来,天天高喊此地无银三百两,那么这种增长就是对经济有害无益的名义增长。事实上,所谓潜在增长率曲线的概念,都是财经文人的画蛇添足,与八股文无异。就像她们发明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一样。增长率的欺骗性在于这个比值有个基数,有大玩统计数字游戏的可能性,比如同样是增长,同比增长可能是环比衰退,环比增长也可以是同比衰退,绝对数量的同比增长可以被解释为增长率的衰退,上市公司报表,利润总额增长但是利润率衰退的比比皆是,你究竟能看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倒是给了人随意解释各取所需的空间,看好的人有理由,看衰的也有论据。

所以结论很清楚,实质增长来源于利润或者对未来利润假设之行为追求。那么利润从哪里来?

稍有财务知识的人,都知道入门第一课是数据搜集,然后才是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就是记账,簿记学一个被人忽视的基本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查错方式。

对单个个体来说,商品交换确实有盈亏概念,我多赚的就是你多亏的,然而对所有个体组成的集合求和∑,从实物产出角度,盈亏总是平衡的,把这个集合当成一个人,既是最终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我自己生产多少实物,我自己就得到多少实物,我自己和自己交换也不会有马克思剩余价值那一套,从系统的观点看,如果一个系统不与外界产生能量交换,虽然系统内每个分子来说动量各不相同,动能在各个分子之间如何传递也罢,但系统的熵值始终恒定,即能量盈亏总是为零,我自己和自己交换完,银行账户上还多了一大堆的数字,这从何而来?系统不会内生出这种东西,所以实物交换系统之外,有人注入了数字,是谁?央妈!所以利润是实物货币化之后的名义产物,利润的来源也很明确,就是货币的来源。货币是怎么来的,通俗的说,就是央妈给的!很多人把赚钱当成自己的本事,微观层面是如此,但是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央妈不给你赚钱,全社会就是零和游戏,绝对不会出现双赢多赢大家都赢,大家都赢只有靠央妈!我们的政策是不是共同富裕大家都赢?所以没做到,第一责任人就是央妈。【备注:银行多出来的数字是否必然引发通胀,这是另外讨论的问题,这里不展开】

资本主义社会对利润的追求是经济行为内生发展的动力,如果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资产负债表扩张就会一直发生,问题的症结永远只有一种:央妈出于各种稀奇古怪原因,患上了失败恐惧症不肯印钞。

当前经济上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①宏观调节

西方经济学家总是寄望于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就如同化学中的自然反应,但是催化反应及诱导反应却能大大的提高反应效率,利润就是这个催化剂。如果不考虑时间成本,第一种反应肯定成本更低,但是人们在有生之年改善生活的愿望是一个期货,那么催化反应就是必然的选择。

宏观调节有个前提就是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手段,千万不能搞错主次,舍本求末。市场经济的波动性是客观必然的,这不难证明这里就不展开,任何企图抹平周期的想法都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战略上是极其错误的;那种害怕泡沫破灭带来的伤害而主动刺破泡沫的做法就跟一个人极度害怕跑去自我了断一样不可思议,连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值得害怕?然而现实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这样的政策也是随处可见。例如股市的调节,每次快高潮了就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各种手段打压,时间长了,形成了刻板印象,反正没有高潮了,干脆阳痿连勃起都没有了。如果不改变这种调控的路子,经济也好股市也罢肯定就是一个长长的L型,而且你想要他微微上扬都需要十足的力气,因为预期在那里,这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却最容易被人忽视。

正确的调节方法就是根据科学,画好上升斜率,市场高了要市场自身调节,但是低了政策就托底,相当于给予全要素一个向上的电场,波动是在向上趋势下的波动,而不是高了打压,低了又忙不迭的抢救,表现就是政策反复拉抽屉,这在物理学上都属于无用功,其结果就是稳定地不发展。如果你画一个简单的波动图表,用外力分析不难得出上述结论。调控的手法应该是大力举起,轻轻放下,看看美国的资本市场,从来没说涨高了政策去打压,倒是跌多了用直升机撒币去救,全世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是什么应该很清楚。

那种为了显示存在价值为了调控而进行的调控,是对正常经济生活的极大干扰,百害而无一利。

这种执行错误在现实中经常出现,决策层对某个目标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以后,提出了解决办法,为了明确及执行效率,经常会把这些办法进行分解成为简单易实施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常常成为下级的终极目标追求,当小目标落实过程中出现与终极目标相悖的情况时,下层因为懒政或者卸责的自身利益诉求往往会舍弃终极目标,这是政策交底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免损害决策层的权威。

客观环境变量如此之多,政策交底如果没有加一个“如果,则应该”就会出现一刀切,反过来形成对政策的质疑,赞成的人不出声,反对的人嗷嗷叫,最终对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②产业政策

我国对产业布局进行中长期规划,是多年来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执行过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利弊得失,又很难说清,只是提出来供探讨,不作结论。

但是肯定以及明确的原则是,对于一个我们这样地位的大国,完整的产业是有条件做到的,切不可偏废,否则必定受制于人。在人类能源利用技术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之前,是不存在所谓的夕阳产业的。喜新不可厌旧。新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就能调和。以疫情为例,看似不起眼毫无技术含量的口罩却成为全世界哄抢的目标,不能带来收益,你再新又如何,能够带来收益,再旧又有何妨。

产业政策是否正确有两个维度衡量,一是经济效益,二是经济安全。从效益上说,新的市场需求肯定更暴利,这是发出价格信号,引导资本进场追逐扩大生产规模的诱导条件,所以适当的价格泡沫是必须的,但是难就难在“适当”如何量化,因为新生事物没有可借鉴的先例,这部分交给市场自发平衡。也可以作为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课题。从经济安全的维度,那就是新旧搭配才行,在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配制时候,有个骨料级配的概念,粗细骨料的配比,即使是物质成分没区别,混凝土的强度也差别很大。我是坚决反对那些驱逐所谓低端人口的做法,这太邪恶了。社会良好运转需要各个层级的人分工合作,市场自然会给出什么是合理的级配,现实存在就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动态解,哪怕未来有一天它被替代,现实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万不可以将未来替代现实,人为扭曲就是违反客观规律,必将遭到规律的惩罚。

淘汰落后产能也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哄而起运动式的集中处置,多少比例交给产业政策去执行,多少比例交给市场自然淘汰,应该先定一个粗放的数值,再在执行过程中纠偏。

至于过剩产能,于经济的效率来说是坏事,于经济的安全稳定性却是大大的好事。生产能力是实质性增长的必要前置条件,至于消费能力不足,那不是生产能力冗余的错,是另外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头疼医脚,老猫偷食狗挨打。削足适履砍产能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

系统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在于其冗余度,经济稳定事关社会稳定,农耕社会小农经济时代,因为农产品不耐储存,生产多了卖不掉价格就下跌,”谷贱伤农”,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说明通缩古来有之,这必定造成扩大产能的动机减弱,套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说法,这就是扩大生产的抑制损失函数,其结果就是全社会产能冗余度较小,一旦天灾人祸,产出变少,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轻则引发社会危机,重则演变为政治危机改朝换代。

近年来提出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方向是不错,但是也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些产业都是高资本投入,高技术壁垒,强知识积累低就业拉动的产业,意图用这个来拉动整体经济大幅增长或者就业的大幅改善是不现实的,因为资金投入多,极有可能发生的是资金效率不高,伪战略新兴政策套利泛滥(类似紫光集团),对内产生实质增长拉动不多,原因是这类技术密集产业对外依赖度较大,对于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货币投入的效应天差地别,GDP统计上去了,但是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感受完全不同。

由于目标责任制的缘故,战略基金有定期使用完成的要求,获得资金的企业就胡乱使用资金,这绝对不是个案,在后续的政策执行中是需要微调的。个人认为除了数量型的评估还要有质量型的评估指标,就是资金成果转化率,或者资金市场转化率。资金也无需人为设定一个额度,即使总额申请到了,也应该分期分批按进度投入,绝对不会让科技企业饿着,也不能让他们吃饱了撑的乱作为。

但是总体在这个方向保持一定的资金泡沫是没问题的,这样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提高整体的效率。

③房地产及经济再平衡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毋庸置疑,以二三线城市中位数1万元单价估计,一套90平的二居室,会给业主制造30万左右的购房款——房地产企业及建筑业(就业)直接受益,和63万左右的长期债务——银行将在二十年内持续受益。其他大类大约装修款9万元,家具2万元,家用电器约2万元,家电和建材都将直接受益。

房地产被妖魔化也是一个社会现实,全社会炒房也确实扭曲了资源配置,并对实业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这必定会产生抑制房价上行的政治氛围。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

而我国的政治架构决定了政府部门的执行效率非常高,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致的预期,趋势拐点形态往往是非常尖锐,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容易矫枉过正,所谓“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这与完全依赖市场的自然调节方式很不一样,市场自然调节由于参与市场的人的判断先后不一,其进入退出也必然分为各种层次,趋势拐点的形成较为缓慢。故此我国房地产冷热交替十分猛烈。房地产企业一会吃撑了一会快饿死了。

我们在处理房地产危机时采取的措施特别是救市措施是十分值得商榷的。比如利用利率,按揭比例等所谓的市场化调控手段在我看来就是东施效颦,在牛市时期,那点利率的增幅远比商品价格上行所带来的利润少,这点阻力不能起到遏制房价快速上行的目的,而在熊市,又无法阻止房价的快速下行。

即使是现在的救市措施资金纾困房企,于我看来也是存在道德风险,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行为,政府为何要托底?不就是因为其绑架了国民经济吗?赚了钱地产商大块朵颐,亏钱把烂尾楼留给社会,反正政府必须要救。形成市场与政策的博弈。但这种游戏于大众公平吗?于社会有益吗?

因此房地产合理的调控机制应该采取类似银行存款的准备金机制,政府卖地收入必须以一定比例(例如30-50%)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基金在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可以购买国债,在房地产不好的时候可以视情况以骨折价(决不能以市场价,这是对房企冒险行为的惩罚)收购房企无法履约的项目,保障项目的推进交付购房者使用;房地产企业在购地时就应承诺在申报期限内完成,否则土地使用权零元收回,政府用地价收入中的稳定基金支付建筑企业保交楼。这样的好处一举多得,①极难形成烂尾楼,也不会使建筑企业陷入困境,保障了就业②购房者得到了住房,促进了装修家具电器汽车等二级消费③亏损由胆大妄为无视风险的房地产老板或者高杠杆放贷给房企的银行承担。政府救治毫无道德风险。

这种模式可以参考中国平安保险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 Fortis Group)股份,及其瑞士信贷收购案中政府的处理办法。我08年重仓投资过Molycorp稀土公司就有一段惨痛经历,其一直经营不善,后来被橡树资本收购,我的股份价值归零。房地产老板享受了利润就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以恒大为例,恒大可能还在,并且运行好好的,但是许家印的股权全部被国家接管。

经济结构调整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盘根错节,那种完全抛弃旧循环直接切换到新循环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造成的危害极大,

④金融

⑤资本市场

⑥消费

⑦公务员架构

⑧对外贸易

【待续】

以上就是关于【理科生的经济增长论】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10/13/50876.html

(0)
至诚财经网的头像至诚财经网
上一篇 2024 年 10 月 13 日 下午3:03
下一篇 2024 年 10 月 13 日 下午3:03

相关推荐

  • “支付宝碰一下”到底是个啥?

    本文原创于微信公众号:差评作者:差评君 不是哥们儿,支付方式原来已经 Next Level 了吗? 事情是这样的,这些天,差评君在刷各大社交 APP 时,已经被新推出的 “ 支付宝碰一下 ” 刷屏了。(以下简称“碰一下”) 不同于咱熟悉的扫码支付,手机解锁后,用背面 “ 碰一下 ” 这个新设备,就能完成支付,只用一步。 像是上海或是杭州的一些小伙伴,可能已经…

    2024 年 7 月 23 日
    00
  • 荣耀折叠屏想全球狂飙,赵明要先解决质量问题

    眼前的忧患,是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撰文/ 星   晚 编辑/ 李   季 排版/ Annalee 一年前的IFA展会上,荣耀立下豪言壮志,要做欧洲高端品牌的“新一极”。 9月5日,同样是在IFA展会上,荣耀面向全球发布了新一代折叠旗舰荣耀Magic V3和全家桶产品。荣耀CEO赵明宣布Magic V3将深度融合谷歌云服务,高喊“开放肯定会打败封闭”,想要在欧洲…

    2024 年 9 月 6 日
    00
  • 【四川一女子实名举报公婆名下有巨额不明财产?官方通报】

    ​南充市发改委7月19日通报称,高度重视网传事件,已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南充分行成立调查组进行核查,下一步将根据核查情况依规依纪依法处置。 此前,四川南充一女子在社交平台发视频实名举报称,她的公公婆婆名下有巨额不明财产,引发社会关注。该女子称,她的公公是南充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局长,婆婆是工商银行南充分行计财处处长,两人名下资产近亿元,其中包含有8套商铺,3…

    2024 年 7 月 30 日
    00
  • Kimi、豆包发力AI搜索入口,打响轻量化之争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价格战的烽烟终究是吹到了OpenAI,取代GPT-3.5的GPT-4o mini正式上线,每100万Token的输入/输出分别是15美分/60美分。而在此之前,国内的大模型厂商已经把大模型的体验成本降低到了几乎免费。 继“百模大战”后,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大模型只是“技术和能力”,只有利用这个新工具帮行业解决…

    2024 年 7 月 30 日
    00
  • 水电板块业绩有望加速释放,绿电ETF(562550)昨日收涨1.22%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8日收盘,中证绿色电力指数(931897)收涨1.16%,绿电ETF(562550)收涨1.22%,最新价报1.16元。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4月和5月我国水力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1.0%和38.6%,带动水电公司发电量和业绩修复明显。 浙商证券表示:水电类债属性突出,高分红凸显防御价值,2024Q2来水明显改善,有望…

    2024 年 7 月 22 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