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试风起:不仅仅是鼓励创新这么简单

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在商业世界里,成王败寇,这个问题或许毋庸置疑。但正如程序正义之于法律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程序完整、过程完整,也决定了一项科技成果的含金量。置于宏观视角,这叫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人们都知道,一篇论文、一个试管里的新材料、一项实验室里的新成果,真正转化为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能够让更多人受益的商品,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也从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放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这个中间的环节,这个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中试。

今年以来,伴随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提及,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发文,中试的热度持续攀升。各类中试平台、中试基地等基础设施,在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的参与下,陆续拔地而起。在化妆品行业,华熙生物亦在今年全面建成其中试成果转化中心。

中试风起:不仅仅是鼓励创新这么简单

诚然,更多具有公共属性的基础设施出现,会加速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也有人认为,这将推动国货企业迈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是一个历史性拐点。

但事实上,在化妆品行业,中试平台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大多工厂里都有中试装置,大型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中试生产线。

这意味着什么?

01 为“小玩家”提供机会

对许多人来说,中试或显陌生,但对从事研发的人来说,大多会有这样的体验:

好不容易把一个原料提取出来,结果发现产出率才几毫克,而这已经耗费了大量资金,不可能以这样的成本进行规模生产;好不容易升级了技术,产出率提升至克级乃至公斤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却又发现稳定性问题,废品率居高不下,研发人员不得已到现场紧急应对,把生产线当作解决问题的实验室;好不容易解决了稳定性问题,生产阶段还要进行大量的设计变更……

这就是科研成果在跨越“最后一公里”时所要面临的艰辛。

为了尽量提前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在化工、能源、医药、化妆品等制造业,通常需要遵循“小试-中试-量产”的规律。即先在实验室取得科研成果,通过中试条件放大试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方案,再进一步应用到大规模生产。

据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研究显示,未进行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仅为30%,而开展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率可以高达80%以上。

可见,科技成果能否成功实现产业化,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

但即便如此重要,中试环节却往往存在脱节的现象。

一方面,研究机构侧重于小试研究,企业侧重于工业化生产,中间实验往往被两者所忽视。

另一方面,建设成本也是门槛。

一个中试平台的投入成本,不仅涵盖厂房、实验室、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硬件设施,还包括软件与人才。仅从硬件上看,一位行业人士预估,一个百升级平台,建设费用就超过200万元。而随着规模的提升,整体费用会呈指数级上升。

以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为例,华熙生物原料研发中心总经理王瑞妍表示,其硬件层面分为从5L至5000L的50余套发酵设备的发酵系统,离心、板框等100余套设备的分离纯化系统,冷却/冷冻、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系统和检测分析系统;软件层面拥有超160人的团队;整体投入数十亿资金。

这也就导致,“大企业往往有自己的中试平台,今天出现的这些中试平台,更多针对高校、科研院所和初创企业,因为他们没有条件建设这些。”佰傲再生首席战略顾问金岩谈到。

此前供职于德之馨的第十四章创始人梅鹤祥也表示,跨国企业的中试基本在公司内部完成,不需要中试平台。

也就是说,中试平台通常是“大玩家”的配置。

但“大玩家”毕竟是少数,如何让更多“小玩家”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为其提供更多试错的机会,便是公共性中试平台的价值所在。

02 提升并不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事实上,中试平台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

早在1989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科研单位中试产品免征所得税问题的若干规定》,这是第一份与中试相关的政策文件。之后数十年里,我国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国家或省市级中试平台,数量超过一千个。

在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亦设立了与化妆品行业相关技术的中试平台。

而在产业界,“大多工厂里也都有中试装置,无非是设备可能比较落后,装置的使用效率较低,这样分散布置可能代价也较大”,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表示。

那为什么今天要再次提及、新建中试平台?

一位技转工作者告诉《化妆品观察》,“因为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尽管一直有促进措施,但多年来成效不彰。”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有效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其中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而在国际上,如科技成果转化率排在世界前列的德国,常年维持在80%以上。

尽管目前尚无准确数据表明,化妆品行业的专利产业化率高低,但大多行业人士表示,不会比整体水平更高。

“打通产学研壁垒,提升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这肯定是一件极好的事。”不少行业人士对华熙生物建设中试平台并向行业开放的做法表示赞同。

在今年1月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中,亦强调支持龙头企业搭建自主产品中试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中试技术规则和标准,着力解决中试共性问题。

不过,也有人对中试平台目前的发展表示顾虑,如核心技术泄漏、生产工艺的通用性、合作模式等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赵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试装置的通用性较差,只有同类工艺技术才能共用中试装置。但具有同类工艺技术中试需求的企业,往往是竞争对手。而企业期望通过中试来验证的,又恰恰是涉及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

他认为,自建中试平台,可以根据企业自身中试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也有利于保护技术工艺不外流。

显然,这也是化妆品中试平台将面临的问题。

王瑞妍表示,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中心正在用模块化和抽屉式组装的方式来解决通用性问题。

“不同生物活性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溶液体系和生物活性,因此在中试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和设备来确保其质量和纯度。可以理解为,中试环节有ABCDEFG等多种不同类型和型号的设备,第一种原料的工艺路径可以选择ACD来完成,第二种原料的工艺路径可以选择BDF来完成,这种设计理念实现了中试环节的高效转换,为生物制造的中试转化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此外,平台自身也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科技日报》曾撰文称,“平台不能过度依赖各级财政资金长期支持,要建立多元化服务收入体系。”

为此,不少中试平台开始引入资本服务,如联合投资机构成立产业基金。

一方面通过平台的中试能力,验证中试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筛选投资标的;另一方面,可为经过验证、具有市场化前景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进一步参与到中试项目的市场化进程中,以拓展收入来源。

梅鹤祥表示,从中小企业的视角来看,中试平台的本质是一种创业孵化器。

03 成果不足,如何转化?

尽管中试平台有助于行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但是否建设更多的中试平台,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大多行业人士表示不尽然。

据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等单位编著的《中国化妆品成果蓝皮书(2022)》(下简称《蓝皮书》)显示,自2018年起,中国化妆品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4085件增长至2018年的6094件,随后逐年下滑,到2021年申请数量仅为2684件。

中试风起:不仅仅是鼓励创新这么简单

而从专利授权数量上看,中国化妆品产业专利授权发明占比,则从2015年的22.64%直降至2021年的0.82%。

“这说明前期创新成果储备不足,导致发明专利的授权数量逐年下降”,《蓝皮书》写到。

中试风起:不仅仅是鼓励创新这么简单

那么,当科研成果本身的数量开始变得不足时,产业转化该从何谈起?

所以“不是把中试环节解决好了,行业就好了”,张太军认为,国家重新提及中试平台的意义,更在于行业要重新理解科技创新。

据他回忆,过去化妆品行业接近化工行业(也曾是化工行业的子行业),后者早年以引进技术、消化技术(模仿)起家,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只有技术部(对现有技术的重复制造),没有研发部(对新技术的探索,形成新的工艺)。导致无论是化工企业还是化妆品企业,都没有学习到科技创新的完整过程。

“先发国家是原创起步,完整经历了一项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化过程。我们是模仿起家,最早由外资企业教会了我们的技术部如何生产,但从0到1的过程我们没有系统经历。哪怕消化了专利,别人的专利里也提到了中试放大的过程,所以我们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难。这就造成了对于科技创新的意识不强。”

金岩也表示,充足的制造产能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对于创新的思考。

“工厂当然不是有意,也有其产业价值。但从导向上看,大量贴牌产品,过渡依赖代工厂,某种程度上会抑制创新。因为你不可能拿一个全新的原料和配方去找他做尝试性开发,这里面大多数是没办法产业化的。”

在张太军看来,国货企业真正意识到中试与科技创新的完整性,是从2020年左右的合成生物开始。“虽然在化工方法上,我们已经能够制造出不错的原料,但并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发展路径。”

王瑞妍也表示,在合成生物领域,中国不缺乏基础研究,但问题在于产学研脱节、成果产业转化率不高。

“中试意味着代价和失败。就像马斯克造火箭,你别看他爆炸了那么多次,这很正常,这是一项科技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我们的问题,恰恰不在于不够成功,而在于失败的次数太少”,张太军谈到。

对化妆品行业而言,重提中试平台的意义,不仅仅是鼓励创新,更是宽容失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10/09/48429.html

(0)
至诚财经网的头像至诚财经网
上一篇 2024 年 10 月 9 日 下午4:30
下一篇 2024 年 10 月 9 日 下午4:30

相关推荐

  • 金融监管总局:要坚持干字当头 加快推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9月27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加快推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会议要求,要坚持干字当头,坚决扛起责任,抢抓时间窗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抓紧谋划落实举措,迅速行动推动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做好政策储备,进一步提高监管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要按照精准执法要求,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方式,努力实现政策效果、法律效果、社…

    2024 年 9 月 27 日
    00
  • 今日看点 |国家统计局:2024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2021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增长6.8%。 一、居民收入情况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增长(以下如…

    2024 年 8 月 4 日
    00
  • 每日热讯|上银国际三年半亏损近20亿港元,多家上银系公司业绩减速

    卷入易方达举报风波的上海银行被推到风口浪尖,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该举报信中涉及的上海银行旗下子公司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银香港”)和孙公司上银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银国际”)近年来出现连续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近20亿港元。此外,还有多家上银系下属公司出现业绩减速,其中4家村镇银行上半年合计亏损超百万元。 子公司及…

    2024 年 10 月 6 日
    00
  • 中超股份募资额超资产总额,大额分红再补流,环评数据不一

    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超股份)拟在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1,870.00万股,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00%。公司此次拟投入募集资金12.4亿元,用于年产12万吨氢氧化铝微粉建设项目、年产3万吨高白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项目、年产3万吨新能源电池涂覆材料用特种氧化铝项目、年产1万吨…

    2024 年 7 月 24 日
    00
  • 大江时评:夺金!中国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决赛创造历史,江苏盐城姑娘为国争光!

    转自:紫牛新闻 北京时间8月10日20时,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能项目上,中国队取得69.80分成绩,排名第一,成功夺金!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取得银牌后的历史最佳成绩! 在决赛的第一轮中,中国队第五出场,取得36.95分,在第一轮8支队伍中排名第一。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一袭红装,为现场及全球观众带来了带有浓厚汉唐…

    2024 年 8 月 13 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