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北京麒麟社门店关停:线下业务受挫、线上转化瓶颈加剧,连年亏损的Keep如何破局?

继3月撤离广州后,Keep线下再度收缩。

中华网财经获悉,8月29日,Keep位于北京市望京麒麟社的自营门店已停止运营。至此,其线下业务Keepland仅剩2家自营店、22家合作店,距离3月底的“6家自营店、108家合作店”体量,再度减少近五分之四。仅时隔5个月。

线下收缩、拓展不利,在业内人士看来,并非Keep独有,而是整个健身行业面临的普遍现象。因此,Keepland的关店,或也是其战略调整的方向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重心回归线上的Keep,承载的压力也并不小。

不久前,Keep披露了2024年中期业绩,总营收10.37亿元,同比微增5.4%,营收增速自2020年始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公司仍未摆脱亏损困境,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录得1.61亿元,自2019年至今,已累计亏损24.21亿元。

而这其中,更令Keep焦虑的,或是会员转化的问题。半年报显示,Keep的平均月活用户和平均月度订阅用户分别为2966万和328万,渗透率仅为11.1%。尽管Keep在线上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但用户付费意愿不高,转化面临瓶颈。

线下折戟、线上承压,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的Keep,又有何破局思路?

时隔5个月,Keep线下门店再度收缩近五分之四

“2024年8月29日起,停止对望京麒麟社自营店的运营,自营门店还剩摩方和双井两家。”日前,Keep相关工作人员向中华网财经表示。而据Keepland会员透露,今年年底剩余两家自营店或也将全部关闭。

虽Keep官方未对此作出回应,但从当前进展来看,Keep线下业务正走向尾声。

Keep自2015年成立以来,迅速在线上健身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凭借丰富的课程内容、精准的算法推荐和活跃的社区氛围,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Keep开始意识到单纯依赖线上模式已难以满足所有用户的健身需求。

于是,自2018年起,Keep踏上了线下拓展的征途,试图通过开设线下门店,将线上资源与线下体验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的全场景健身生态,并相应推出Keepland。

关于Keepland,据官方介绍,是Keep于2018年开设的线下城市运动空间,可为用户提供数十种训练课程和指导,以带来更加丰富的健身体验。

在成立之初,Keepland以自营模式进行探索,在北京、上海曾一度开出近20个网点。然而,随着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Keepland在2022年决定转变策略,开始向轻资产转型。

新的模式下,Keepland与传统健身房相配合,由后者提供场地,前者负责团课教练及课程代运营方面的资源。借“全城团课49元”的极致性价比,拥有Keep给予的线上流量,加持单次付费约课消费模式的Keepland,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尝鲜。

基于对Keepland的看好,Keep曾做足了扩张计划。2022年,相关负责人对外称,未来一年,Keep优选健身馆计划门店数量将达到100家,做到可以随时随地触达用户、服务用户。此后,Keepland也的确保持着门店快速增长的趋势。

Keep北京麒麟社门店关停:线下业务受挫、线上转化瓶颈加剧,连年亏损的Keep如何破局?

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3月,Keep被曝出旗下Keepland小程序目前已无法预约广州课程,全线关闭。于是,曾被当作Keepland重点拓展城市,并在2023年计划新增80家门店的广州,消失在Keep的线下版图。

时隔5个月,紧随其后的另一重点城市北京,门店数量也收缩近五分之四,Keepland自营门店仅剩两家还在“苦苦支撑”。

“线下门店的关闭并非Keep特有的战略失误,而是整个健身行业面临的普遍现象。”谈及线下门店频繁关闭的原因,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中华网财经表示,首先,数字化转型使得用户可以在家中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健身,减少了对线下健身房的需求;其次,线下健身房的运营成本较高,包括租金、设备维护等,而线上平台则具有较低的运营成本;再者,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更多用户选择在家健身,进一步减少了对线下健身房的需求。

事实的确如此。《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商业健身俱乐部36447家,环比下降8.01%;健身工作室42177家,环比下降7.36%;全国线下付费健身会员6975万人,环比下滑了2.38%。此外,2023年主流城市健身俱乐部单店月均收入为40.2万元,同比下滑12.42%;主流城市健身工作室单店月均收入为9.8万元,同比下滑3.06%。

与此同时,从用户反馈来看,Keepland同赛道的竞争对手,如超级猩猩、乐刻等,也面临着闭店的困境。纵观行业整体,商业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的数量下降,线下付费健身会员数量也在减少,线下健身房的生意似乎举步维艰。

线上增速放缓,亏损仍在持续、面临用户转化瓶颈

事实上,相较于竞争对手,Keep线下业务Keepland在公司整体业务的占比并不高,线上反而是其重头戏,自有产品及线上会员付费业务等贡献超9成营收。

不过,令Keep焦虑的是,线下门店频频关闭的情况下,Keep的线上业务表现也并未如预期般强劲。近年来,Keep的财报透露出了一定的财务压力。

数据显示,2019-2024年上半年,Keep营收分别为6.63亿元、11亿元、16.20亿元、22.12亿元、21.38亿元和10.37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3.66亿元、1.06亿元、8.26亿元、6.67亿元、2.95亿元和1.61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Keep营收增速持续下降,累计亏损了24.21亿元,仍未实现盈利。

就目前来看,Keep主要营收结构仍然是三大板块,分别为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即消费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及其他,前两者是公司主要的增长引擎。2024年上半年,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即消费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的收入分别为5.01亿元、4.3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8%、42%,合计贡献了9成收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的占比首次出现下滑。这背后,与Keep用户付费意愿不高,转化面临瓶颈不无相关。半年报显示,Keep的平均月活用户和平均月度订阅用户分别为2966万和328万,渗透率仅为11.1%。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看来,Keep线上业务增长与用户付费意愿不高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价值感知不足、个性化体验欠缺与市场同质化竞争。

“首先,市场上健身类应用众多,竞争激烈,导致用户选择余地大,付费意愿降低。其次,用户对健身类应用的信任度尚未建立,对于付费内容的质量和价值存在疑虑。再者,用户对健身的需求并非刚性,付费动力不足。”中国民协元宇宙工委创会、世界数字技术院元宇宙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进一步补充到。

支培元认为,Keep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通过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强化内容与社区建设,探索多元盈利模式,Keep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健身市场中持续成长。

Keep北京麒麟社门店关停:线下业务受挫、线上转化瓶颈加剧,连年亏损的Keep如何破局?

从AI赋能到跨界合作,“C到B”的新探索能否顺利破局?

事实上,内容生态建设和社区互动对于健身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面对内容同质化现象的加剧、课程搬运情况的频繁出现,作为互联网健身平台,Keep应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建议,Keep可以通过提高内容质量与个性化服务,强化用户价值感知;优化用户体验,简化付费流程;引入分层付费模式,提供多样化定价策略;增强社区互动和用户奖励机制,建立忠诚计划。在加强社区建设方面,激励用户生成内容(UGC),如分享健身成果和经验;举办线上线下活动,促进用户间的交流与互动;引入问答、挑战赛等互动元素,提高参与度;培养核心用户群体,形成意见领袖带动社区氛围;利用算法推荐促进个性化社区体验。

此外,从营收结构来看,Keep的主要依赖C端消费,收入来源仍然是会员费,课程及产品销售等,盈利模式有待突破。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指出,除了传统的会员费和课程销售外,Keep可探索广告合作、品牌赞助、电商销售健身装备与补剂、健康保险合作等多元化渠道。“特别是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服务的延伸,如智能穿戴设备联动、健康数据分析、定制化营养方案等,这些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同时,考虑开发B端市场,为企业提供员工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也是值得尝试的新方向。”

事实上,Keep也在主动找寻新故事。

据悉,Keep在2023年及之后加大了对AI技术的投入,提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比例。例如,在今年3月末发布的App 8.0版本中,Keep引入了更多由AI技术制作的官方课程,并计划将跑步路线从10万+条扩充至500万条。截至5月,Keep联合创始人彭唯表示,在线的5000节官方课程中,已有15%是由AIGC产出。

与此同时,在“智能硬件+AI大模型”方面,Keep于今年1月与OPPO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包含算法和AIGC大模型、健身硬件研发、品牌和营销合作、智能设备与APP联动等各个方面,不过目前,似乎暂未激起过多水花。Keep在财报中提到,接下来,还将探索在海外推出AI运动产品组合,以及探索产业链合作的机会,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持续提升。

Keep北京麒麟社门店关停:线下业务受挫、线上转化瓶颈加剧,连年亏损的Keep如何破局?

值得一提的是,8月27日,Keep与平安健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智能硬件+医健服务”的合作模式。

至此,种种尝试的背后,既反映出Keep急于寻找新增长点的焦虑,也是其开拓盈利空间的努力。然而,面对市场的期待与竞争的压力,Keep的每一步尝试都需谨慎而坚定。从线上到线下,从C端到B端,Keep能否顺利编织一张覆盖全方位、多层次的健身生态网络,成功解锁新增长点,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持续提升?一切有待后续观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09/07/29331.html

(0)
至诚财经网的头像至诚财经网
上一篇 2024 年 9 月 7 日 上午10:31
下一篇 2024 年 9 月 7 日 上午10:31

相关推荐

  • 深潜|房屋保险制度呼之欲出,怎么保?谁来保?如何保?

    蓝鲸新闻8月28日讯 (记者 李丹萍 崔陆鹏)日前,住建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其中,有关房屋保险的提法引发关注。 事实上,不仅社会公众对于房屋保险的概念较为模糊,保险业内人士对于房屋保险的定义也有不同理解。 据专…

    2024 年 9 月 2 日
    00
  • 享界汽车回应“S9飞坡事件”:人为干预,不客观、不严谨

    近日,有自媒体在公共道路对享界S9 进行高速飞坡“测试”,称车辆飞坡后“无法保持直线行驶,整车偏向一边”,并带动了大量网络讨论。 8月25日,享界汽车在官微发表声明,“经过数据分析和多次复测,我们认为该结论不客观、不严谨,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享界汽车表示,根据国家监控平台数据,并结合视频画面分析,此次“测试”(评测视频29:14-29:19)发生于2024…

    2024 年 8 月 30 日
    00
  • 参考消息:视源股份:新业务布局机器人等新领域展现技术优势,未来或将考虑筹资方式,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投资者提问: 董秘好:关于公司布局机器人等新领域,请问:1. 新业务是否与公司原有业务形成共振或补强,从而增加原有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2. 新业务的研发或生产是否可能将导致总体平均研发、生产和销售成本的降低?3. 新领域研究在行业内是否已具备一定优势?4. 新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否可能导致较大的资本开支?5. 如果可预见较大的资本开支,公司是否可能增发股…

    2024 年 8 月 6 日
    00
  • 天天观察:学习《决定》每日问答丨怎样理解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转自:上观新闻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对发展生产力的新的重大要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离不开高技术。生产力是人类…

    2024 年 8 月 16 日
    00
  • 无糖养生之外,饮料市场还有哪些新蓝海?

    近日,Flywheel飞未深入分析了饮料品牌在2024年Q1的市场表现,并通过其独创的增长力APR模型,对品牌在营销力、市场力、品牌力三个关键维度的潜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基于这一评估,Flywheel飞未发布了「2024Q1 Flywheel飞未饮料品牌增长力排行榜」。 中国饮料市场蓬勃发展,电商销售高峰常出现在夏季大促和春节过年时段。2024年Q1呈现出全面…

    2024 年 8 月 14 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