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行业重磅新规将出炉

图源:图虫

作者 | 周梦梅

编辑 |  兰烁  

小贷行业将再次迎来重磅监管新规。

8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包括总则、业务经营、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非正常经营小额贷款公司退出、监督管理、附则等七章66条,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准入、融资方式、信息披露、技术规范、催收方式等开展了系统且全面的梳理,主要涉及小贷机构及网络小贷机构两类市场主体的规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为确保政策平稳落地,小贷公司应当在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规定的过渡期内逐步达到本办法各项规定的要求,过渡期不超过1年。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机构6550家,实收资本8226亿元,贷款余额8431亿元。

“与小贷行业的历史监管文件进行对比,本次监管文件影响范围会更加深远,条款涉及到的助贷、联合贷合作模式以及金融APP备案相关细则,将对整个互联网贷款、消费金融市场产生深刻影响。”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1

不当催收成监管重点

《征求意见稿》对小贷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规定是一大看点。金融监管总局表示,针对实践中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诱导借贷、不当催收、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征求意见稿》设专章对小额贷款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全面规定。

据《征求意见稿》相关条例,小额贷款公司不得“片面宣传低门槛、低利率、高额度等,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多头借贷”,不得 “面向未成年人推介无担保个人贷款,以在校学生为目标客户定向宣传信贷产品”,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营销宣传等。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要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扩大信息披露渠道及内容。“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在其经营场所、宣传资料、网站或者移动应用程序(APP)等互联网应用中,全面公示贷款种类、综合实际利率、收费项目及标准、服务内容等相关信息,并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充分揭示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催收”成为本次《征求意见稿》中的关键词,出现次数高达10次;“消费者权益”出现的次数则为7次。

《征求意见稿》对“催收”做出相关规范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催收贷款时,不得侮辱、诽谤、恐吓、跟踪、骚扰,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得违反有关规定公开借款人身份、住址、联系方式、联系人等相关信息等;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委托有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记录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贷款催收等。

2

跨区经营监管再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在限制小贷公司跨区经营层面的监管再升级。

早在2020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就有禁止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原则性县域内展业的规定。“小贷公司原则上应当在公司住所所属县级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对于经营管理较好、风控能力较强、监管评价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经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同意,可以放宽经营区域限制,但不得超出公司住所所属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等另有规定的除外。”

从本次《征求意见稿》来看,对限制小贷公司跨省、跨市展业要求更加严格,由此前的“原则性县域内展业”转变为“不得跨自治区、直辖市展业”。

本次《征求意见稿》对小贷公司区域经营主要提出三点: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跨地市展业的条件由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规定;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区域的条件另行规定。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小贷公司不得出租、出借牌照,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提供放贷“通道”,某种程度上也堵住了异地经营的“口子”。

苏筱芮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早前的监管文件均已涵盖“小贷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等内容,但近年来市场滋生小贷牌照“套壳”乱象,故本次文件提出“不得帮助合作机构规避异地经营等监管规定”,后续再出现出租出借、“套壳”“借牌上架”等违规行为的小贷机构或将受到严厉打击。

图源:图虫

近年来,小贷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出租牌照多发。部分无牌的助贷平台会选择租借小贷牌照作为主体进行产品上架、广告投放。此前,湖南浩瀚汇通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变相出借、出租经营许可证以及妨害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两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10万元。

3

助贷业务也戴上“紧箍咒”

乱象多发的助贷业务或也将戴上“紧箍咒”。

《征求意见稿》十七条中,对合作贷款机构的助贷业务提出了7条要求,包括小贷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不得接受无担保、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监管要求的机构提供的增信服务或者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不得仅提供不实际出资的营销获客、客户信用画像和风险评估、信息科技支持、逾期清收等服务等。

合作贷款,即互联网助贷(联合贷)。从范围来看,助贷业务主要包括获客、信用评估、资金匹配、贷后服务四大类。

《征求意见稿》将对助贷行业产生哪些影响?苏筱芮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上述7条要求中,最为重磅的是“不得仅提供不实际出资的营销获客、客户信用画像和风险评估、信息科技支持、逾期清收等服务”,这意味着通过小贷牌照展业的部分助贷机构,仅提供导流业务或提供催收业务的路径将不再可行,该条款旨在借助“出资”行为倒逼通过小贷牌照展业的助贷机构强化资产质量,用真金白银与合作方之间形成风险共担。

本次《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监管对第三方平台的约束力相对较弱。

“我国助贷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贷款利率过高、过度承担风险、非法引流获客、衍生社会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对助贷行业监管政策仍存在‘盲区’、监管主体权责不清等问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余凌曲、 陈俊宏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

近年来,助贷行业因违规放贷、核心业务外包、不当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贷后非法暴力催收等问题,饱受争议。

如今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海陆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事由为该公司使用第三方AI语音机器人软件,以中国平安个贷中心等名义推销贷款业务。

此外,据黑猫投诉平台,多家助贷公司因过度收集借贷人信息导致其隐私泄露、违规收取费用、暴力催收等遭消费者投诉。

目前,国内促成贷款交易规模超千亿元的助贷排头兵包括奇富科技(03660.HK;NASDAQ:QFIN)、乐信(NASDAQ:LX)、信也科技(NYSE:FINV)等。

8月13日,奇富科技未经审计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公司促成贷款954亿元;8月23日,信也科技发布半年报显示,今年二季度促成交易额487亿元;此前乐信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促成贷款580亿元。

(欢迎转载,开白请添加微信,ID:rafe0101)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出品-

以上就是关于【小贷行业重磅新规将出炉】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08/30/23477.html

(0)
至诚财经网的头像至诚财经网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30 日 下午12:07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30 日 下午12:07

相关推荐

  • 扎克伯格现身旧金山,与6000名听众录制播客

    周二晚上,Meta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参加了“Acquired”播客的录制。这次活动在旧金山的蔡斯中心举行,这里是金州勇士队的主场,同时也是流行歌手如奥利维亚·罗德里戈演出的地方。超过6000名科技工作者、工程师、风险投资家和其他硅谷精英们手持啤酒和披萨,聚集于此,场面热闹非凡。 他们并不是来参加演唱会的,而是每人支付了50美元或更多的门票,来听扎克…

    2024 年 9 月 12 日
    00
  • 亿元理财爆雷,圣诺医药有点难

    图源:Pixabay 作者 | 文若楠 编辑 | 温斯婷 现金流告急后,圣诺医药(02257.HK)在投资方面又遇“黑天鹅”。 7月8日,圣诺医药在港交所公告,公司已认购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的独立投资组合共2000万美元(不包括交易费用,折合当前汇率约1.45亿元人民币),及截至公告日期,已赎回20万美元。“公司董事…

    2024 年 7 月 22 日
    00
  • 4000亿股权一夜清零?碧桂园迎来惊天“噩耗”,基金估值仅为0

    又一颗惊天大雷砸向了碧桂园。众所周知,近年来房企暴雷之声不绝于耳,什么融创、恒大、华夏幸福等,都是叫得出名的昔日“巨无霸”,近日,三大民营房企之一的碧桂园,也面临着堪比暴雷的重创。作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碧桂园曾在2017~2022年连续6年名列销售额头名,然而即便是房地产巨头,面对融资“血库”告急也束手无策,近期还被知名基金公司估值为0,历史罕见…

    2024 年 7 月 23 日
    00
  • LPR再降10BP!对于A股市场有何影响?

    2024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一项重大金融决策,下调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标志着货币政策进一步趋向宽松,以提振经济增长。根据7月22日最新发布的数据,一年期LPR降至3.35%,五年期以上LPR调整为3.85%,均较上期下调了10个基点。这一调整意味着,对于一笔100万元、期限30年的商业贷款,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月供将减少约57.3…

    2024 年 8 月 2 日
    00
  • 国内石油消费量减少,要对新能源汽车收税了?

    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汽油消费市场的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发布的数据,从2023年3月开始,国内汽油消费量首次出现下滑,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这不仅意味着汽油汽车的消费量在逐渐下降,更预示着电动汽车的占比在逐步提高,而这一切都可能引发对电动车税收政策的重新考量。 首先,我们来看看汽油消…

    2024 年 7 月 25 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