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不玩房地产了

斑马消费 杨柘

上周,格力地产、冠城大通先后官宣剥离房地产业务,股价应声大涨,似乎在为这些企业的“识实务”而击掌。

尽早降杠杆、甩掉包袱,主动适应新趋势,是他们逃离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动机。

今年以来,至少已有5家上市房企毅然“退房”。躲过房企暴雷潮之后,他们着急斩断潜在的风险。行业深度调整期里,房地产业务已成各大公司的业绩拖累。

2023年,沪深、内地在港上市房企净利润均值同比分别下降38.2%和29.6%,沪深上市房企有4成以上亏损、港股房企亏损比例更是超过6成。

今年以来,行业仍未复苏。前5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开发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1.6%,唯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5.8%。

在漫长的季节里,上市房企们犹如踩着钢丝绳跳舞。已陷入雷区的难以自拔,在岸边的幸运儿,亦要安全脱身。毕竟,盛宴过后,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退房潮起

在2023年克而瑞房企销售百强榜单上,美的置业(03990.HK)以658.5亿元销售额位列第22位。

背靠家电巨头美的资本系及何氏家族,又在大湾区占据主场优势,美的置业成为民营房企中,为数不多的稳健派。

但,公司仍提出“退房”的想法。6月23日,美的置业剥离房地产业务摆上台面,由控股股东美的发展(BVI)全面接手。

截至去年底,公司拥有土储建筑面积约2650万平方米、319个物业开发项目,分别位于大湾区、长三角等五大区域。

在今年3月举行的业绩会上,公司总裁郝恒乐就对外表示,今年是公司非常关键的一个起点,将聚焦业务结构优化。没想到,房地产主业这么快便成为弃子。

不是美的置业不努力,而是房子确实不太好卖了。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02.1亿元、合约建筑面积177.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0.17%和44.70%。

美的置业官宣“退房”后的一周里,格力地产、冠城大通(600067.SH)跟进,先后宣布剥离房地产业务。

格力地产(600185.SH)重组4年,至今没有完成,公司房地产主业近年只是消耗剩余土储。此次拟置出的上海、重庆及三亚等三地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23年末,三地合计可供出售面积约22.59万平方米。

自2014年起,格力地产涉足房地产业务,规模始终不大,公司更多的精力放在多元化转型上。7月8日,剥离地产业务进入议事日程。

冠城大通近乎一样,港商韩国龙2002年入主后,主导电磁线和房地产双主业格局,但房地产业务规模停滞不前,扩张相对保守。最近几年,基本在消耗库存,去年末,可供出售面积约33.23万平方米。7月10日晚,公司“退房”摆上台面。

在此之前,从破产重整走出的山子高科(原银亿股份)、国资背景的华远地产,均宣告剥离地产业务,转而寻求更好的发展。

这些企业剥离地产业务,接盘方都是控股股东。

 

断臂求生

多年前,王健林就嗅到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2017年,他与融创孙宏斌、富力张力的世纪交易,就是帮助万达卖资产、降负债,淡化地产。

后万通时代,万通发展(600246.SH)在2017前后尝试金融服务、泛海控股发力金融业务,已退市的中天金融,7年前就在盘算去地产化。

以往傲娇的地产业务,为何纷纷成为企业弃子?

原因很简单,房地产行业资金密集型特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以及一波接一波的行业调整,楼市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在这个周期里,曾连续3年跻身千亿房企的美的置业,尽可能维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并设法完成“三道红线”的考验,但付出了极大代价。公司公告中称,在保障财务健康的同时,仍必须承担沉重负担,以支持房地产开发业务。

2023年,公司合约销售规模较上年减少13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35.65亿元,同比下降0.09%,归母净利润为9.14亿元,同比大降47.08%。

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市场未明显好转,如果不及时作出战略性选择,风险难以预料。

在这一点上,国企的敏锐感或许稍强一点。

4月底,老牌地产商华远地产(600743.SH)宣布剥离地产业务,令人唏嘘。它曾在业内叱咤风云,亦在地产黄金时代原地踏步。近3年,公司陷入泥潭,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约60.52亿元。2023年末,公司1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84.19亿元,同期,在手货币资金仅22.57亿元。

住宅大开发时代渐渐远去,房地产业务渐渐成了包袱。断臂之后,非地产业务能否撑起公司业绩?

 

谁是下一家?

上市房企去地产化,无非两大原因,一是业务结构由“重”转“轻”,借以实现企业转型;另一方面通过转让房地产业务,降低负债和减轻偿债压力。

轻舟,就能驶过万重山?

首先,要面对的是企业收入规模大幅缩水。格力地产、美的置业等,2023年地产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在89.45%和超过97%,非地产业务收入比重甚小。

如果不追求规模,物管、代建等业务,倒是可以为公司保障稳定的现金流,但是,也有行业竞争的风险。

以代建业务为例,很多上市房企早有布局,金地、龙湖、融创、建业等龙盘虎踞,声称聚焦代建业务的华远地产,又有何优势?

“掏空”房地产主业之后,美的置业保留了物管、商业、产业园等五大业务,现在能打的只有物管业务。2023年底,物管服务合约面积9032万平方米,营业收入15.22亿元。这是企业转型轻资产运营后最大的业绩支撑。

山子高科(000981.SZ)前身为银亿股份,早年为宁波地产一哥。公司流动性危机爆发于2018年,在经历破产重整之后,跨界新能源业务,房地产成为必须甩掉的包袱。

6月29日,山子高科将子公司银亿地产100%股权挂牌出售,尽管最终成交价较首次挂牌价降幅3成以上,总算告别耕耘30年的房地产业务。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80亿元、归母净利润4.58亿元,这是历经连亏6年、 累计亏损近150亿元后,再次扭亏为盈。

不过,房企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年多前,荣丰控股(000668.SZ)官宣,曾斥资3.17亿元向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失败,不得不回归房地产老本行。

随着行业洗牌加剧,上市房企销售下滑和债务高企,可以预想得到会有更多的房企甩掉房地产拖累。

下一家,会是谁呢?

以上就是关于【他们,都不玩房地产了】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07/26/10690.html

(0)
至诚财经网的头像至诚财经网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6 日 下午7:32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6 日 下午7:33

相关推荐

  • 钱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文:蔡垒磊 小时候过年,亲戚们喜欢围在一起赌博,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钱很容易流向不缺钱的人。为什么?因为不缺钱的人,赌博的时候动作不会变形——如果大家都不缺钱,那么时间长了,在没什么水平要求的赌博游戏里,运气会轮流光顾每一个人,但坏就坏在,很多人钱不够,于是他们就会在正常决策中恐慌,做出一些避免让自己输光而放弃大概率获胜机会的决策;而如果他们正常决策…

    2024 年 8 月 30 日
    00
  • 上海爷叔杭州三叔,哗众取宠几时休?丨正经短评

    文丨林雨秀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1000字) 一直到收盘,中信证券也没有突然来一个旱地拔葱直奔涨停。网红上海爷叔吹起的泡沫,不弹自破。 周末的视频中,他煞有介事地宣称,中信证券将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我大A市值最大的股票,目标价将达到700元/股左右。更有甚者,他还直接断言,7月22日起,大A股大行情要来了,中信证…

    2024 年 8 月 1 日
    00
  • 制造业数据低于预期,引发美国衰退担忧,纳指重挫逾3%,英伟达跌超9%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道指跌1.51%,纳指跌3.26%,标普500跌2.12%。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跌3.15%。大型科技股普跌,英伟达跌9.53%,博通跌超6%,谷歌、奈飞跌超3%,苹果跌超2%,Meta、亚马逊、微软、特斯拉跌超1%。纳指类ETF早盘大幅调整,截至9月4日9:50,纳斯达克100ETF(159659)跌3.48%,成交…

    2024 年 9 月 4 日
    00
  • 港股医药高开,恒生医药ETF创20日新高

    2024年8月9日,受海外消息影响,港股早盘表现强势,医药板块高开,信达生物、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等领涨,恒生医药ETF(159892)一度涨超1%,盘中触及近20日新高。 华福证券认为,2024年一系列的创新药政策对医药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还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预期。 声明: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

    2024 年 8 月 9 日
    00
  • 俄罗斯太卷,我把中国车卖到中东

    定焦(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黎明 编辑 | 魏佳 去中东搞钱,是很多外贸人今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其中的活跃玩家,就包括中国车商。 中国车商嗅觉敏锐。一开始他们的目的地是俄罗斯,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汽车市场供不应求,中国车商把汽车倒腾到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为了规避关税,他们将新车先在国内上牌,然后以二手车名义出口(平行出口,也叫零公里…

    2024 年 8 月 14 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