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adlist[
来源:中国蓝新闻
]article_adlist–>
10年前的6月22日,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英文译名Grand Canal。在中国地名中,有专属译名而不是拼音翻译的,一般都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故宫the Imperial Palace、西湖 West Lake。而在翻译中能用上Grand、 Great这类词来赞叹规模的,就更少了。另一个大家熟知的是Great Wall,万里长城。
长城,为了抵御而建,运河却是融合融通的存在。
摊开中国地图,黄河、长江两大水系自西向东,奔涌澎湃,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一条河脉纵贯南北,迈开步子,向西深入内陆,向东通达大海,形成了人字形的样貌,这就是中国大运河。
它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组成,沟通起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织就了四通八达的水网,造福着沿岸一代又一代的百姓。
京杭大运河上的杭州拱宸桥
大运河之大,不仅在于流域面积,更在于辈分。
大运河今年多大年纪?
归根究底,可能要从春秋晚期说起,雄心壮志的吴王夫差决定北上攻打齐国,但长江、淮河没有自然的水道直接相通,于是一条全长一百七十公里的人工河道诞生,史称邗沟。而在同一时期,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卧薪尝胆,在水资源丰富的平原东部筑塘“因熟积以备四方”,开挖山阴故水道,这便是浙东运河的前身。因兴修水利、富国强兵,越王勾践一雪前耻,打败夫差。而这对宿敌甩下的这两个墨点,也成为书写人字形运河的开端。
时间来到隋朝,北方战乱初歇,江南物资繁盛,沟通南北的需求迫在眉睫,隋炀帝继位后下令开凿运河,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的超级工程应“运”而生,贯通了大一统王朝,隋唐盛世由此展开。元世祖忽必烈重整漕渠,使大运河由弯取直,不绕洛阳直通京杭。到了明代,水利专家筑堤蓄水,整治淤塞,修建南旺水利枢纽、清口水利枢纽,代表了当时水利规划和土木工程所能达到的顶峰。浩浩汤汤大运河,让南北互通物资,沿河市镇繁荣,文人墨客集聚。人字的一撇一捺遒劲有力,涌动着水脉,赓续着文脉。
扬州古运河日落
大运河之大,不仅因为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运河安澜百业兴旺。
尽管纵横交错的铁路网,起落不息的飞机场便捷高效,运河的航运价值却依然保留至今。另一方面,它的水利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更加值得研究。
2006年,大运河申遗的准备工作启动,考古、保护、整治在各地集中开展。运河沿线一处处水利枢纽,一座座桥梁廊道,一栋栋亭台庙宇,一户户河边人家如画卷一般展开,在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接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相继发布,提出文化遗产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2021年1月,《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国内首部关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地方性立法。在强力的政策组合拳之下,即使像杭州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运河沿岸仍然不见密集的高楼工厂,而是莺歌燕语,杨柳依依。
2022年,京杭大运河时隔百年,再次实现了全线通水,也为未来的全线通航提供了可能性。如今的运河,旧貌如旧,新颜焕新。在北京,运河商务区与见证千年漕运的燃灯塔比邻而立,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蓬勃发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游人如织,“5G+VR”技术让人身临其境;在杭州,小河直街的游客头顶宋制簪花,运河旁的体育场馆办成亚运赛事……大运河保护,并不是让经济发展让位于文化传承,而是让运河文化吸引人气、聚集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京杭大运河江苏省淮安段
大运河之大,不仅因为它牵手国内五大水系,还因为它有很大的“世界朋友圈”。
中国大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曼彻斯特运河…… 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故事,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2009年开始,扬州发起成立了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并连续举办十六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会员已发展到206个,遍及五大洲。河南主动与海内外运河城市交流合作,举办相关论坛学术会议,讲好大运河故事,打开外界认识中国的新窗口,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一个大写的“人”,由人开凿,因人而兴,以人传承,在申遗成功十周年的当下,我们更加需要大运河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包容互惠共享的情怀,让运河之水流向未来,流向远方,流在每个人的心里。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至诚财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toutiao.com/2024/07/17/4324.html